山东画报出版社官方网站
图书分类

图书类别

图书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

当前位置:首页>图书频道>文学>旧日的静定>正文

旧日的静定

《旧日的静定》书名灵感来自于林徽因的诗《除夕看花》,她看到的不只是除夕,也不只是花,她看到了挽留不了的旧日。在这本书里作者回看过往,从新概念作文大赛到台湾读书,从青年作家到复旦创意写作班讲师,从课堂内外的王安忆探路写作的秘密,这旧日的一切,都如蚕丝一般网罗着作者此在的生命。“每一篇都是我,都是我看过的世界。”

定价:¥68.00

作者:张怡微
ISBN:9787547431290
出版时间:2019年8月
页数/字数 : 254
推荐购买链接: 去购买

编辑推荐:

1.紫金·人民文学散文奖得主、复旦大学创意写作班老师全新散文随笔,

2.一位年轻小说家的时光素描,冷热、亲疏、爱与哀愁。

3.散文的力量,令我们从旧日的困顿中,从温柔的叹息里,一点点抬起头来。

内容简介

《旧日的静定》书名灵感来自于林徽因的诗《除夕看花》,她看到的不只是除夕,也不只是花,她看到了挽留不了的旧日。在这本书里作者回看过往,从新概念作文大赛到台湾读书,从青年作家到复旦创意写作班讲师,从课堂内外的王安忆探路写作的秘密,这旧日的一切,都如蚕丝一般网罗着作者此在的生命。每一篇都是我,都是我看过的世界。

 

作者简介:

张怡微1987年出生上海青年作家80后作家中的代表人物,复旦大学哲学学士、文学硕士 ,台湾政治大学中文系博士,执教于复旦大学中文系出版作品有长篇小说《细民盛宴》 、《你所不知道的夜晚》 、《梦醒》 中短篇集《樱桃青衣》 、《哀眠》 、《旧时迷宫》 、《时光,请等一等》 、《试验》 、《因为梦见你离开》 ,以及散文集《云物如故乡》 、《都是遗风在醉人》 、《怅然年华》 、《我自己的陌生人》 ,学术随笔《情关西游》 等二十余部。

入围上海文学艺术奖之上海青年文艺家培养计划第十一届华语传媒文学大奖年度潜力新人 。作品曾荣获2014年紫金人民文学之星散文大奖 2013年时报文学奖短篇小说组首奖、联合报文学奖短篇小说组评审奖、台北文学奖散文首奖 2010年时报文学奖散文组评审奖 、2011年香港青年文学奖小说高级组冠军、第三届《上海文学》中篇小说大赛新人奖、第六届新概念作文一等奖等。

 

 

精彩书评(也可填写前言/序)

“张怡微以小说名世,却在散文写作中不断开掘文字以及自我的多重可能。作为一个小说作者,她或许醉心于时光之于生活面貌的多般塑造,积极探索人与人、人与世界错综复杂的关系。然而,作为一个散文写作者,她似乎对文字与影像所创造的第二世界更为倾心。她的文字有着诚恳的感悟力与知性的美感,呼唤着精神的对话与交流。她关于文学本身的理性思索,必将为她的小说创作提供丰沛的滋养。”

 ——2014年“紫金·人民文学之星”散文奖授奖词

 

“她对于各种文体的不偏不废,各种之间的相互砥砺,似乎也更能令她保持一种毫不作伪的诚恳姿态,来面对写作,面对自身”。

 

——评论家张定浩

 

 

“也不因一个人孤独的走路,路更蜿蜒……”

 

感谢山东画报出版社,又给我一次出版散文的机会,像一个不变的、努力想理解我的人。

《都是遗风在醉人》之前,我是不太写散文的。因为不知道要写什么。我喜欢讲故事,讲得不好还硬要讲,孩子气的自负。但散文是什么?用来承载什么,心里是不知道的。这种不知道,就像年轻的我们不知道感情,跌跌撞撞又误入了感情,发现感情是个无底洞。而事实上,散文最依赖情感,情感的质量,就是散文的质量。在我们不知道如何锻造高质量的情感的时候,在我们根本没有高质量的心灵生活的时候,散文是不存在的。

热爱文学的人潜意识都相信着一件事,就是世界上的一切都可以被描述、命名,都可以被表达。我们通过文字建构意义,我们通过文学从苦恼的、纷乱的日常生活世界里提炼美、提炼价值。事情也许并不真的如此。世界的运行有很多我们不知道的规律,人生故事可能是无头无尾的。我们爱一个人突然不爱了,好好的一个人突然病了,明明没什么冲突、朋友却做不成了……有那么十年,我把这些自以为描述清楚了的事情,巨细靡遗地写了下来。有些当时并不理解、后来忘记了,有些事伤过我的心、后来不重要了。有些曾经觉得是事,后来发现连事也不能算,却已经被写了下来,还倾注了感情,很奇妙的。自己也不认识自己了似的。然而,只有一件事显而易见:我花了多少时间打字,就花了多少时间孤独。

我很感谢“散文”,出于非常实际的理由,因为散文养活了我,养活我重要的学业,改变了我的命运,于我有深恩,报也报不完的。重订书稿的时候,我很惊讶的是,许多往事我已经想不起来了,写作帮我纪录了一切。曾以为是极不重要的“闲篇”,如今看起来却有私人历史的意义。

我曾经写过,小说是处理欲望的文体,我们对世界的不满足,小说可以替我们修改ending”。但散文不一样。离合悲欢,千丝千肠,在散文里没有挽回的可能性,这是散文的忍心。书名《旧日的静定》的灵感,来自于林徽因的诗《除夕看花》,她看到的不只是除夕、也不只是花,她看到了挽留不了的旧日,及离乱踏破的静定,都难以修葺、不带说谎的。

整本书,我也不是每一篇都喜欢,可惜每一篇都是我,都是我看过的世界,以为那是真的、可以说的。以为那是假的、可以揭示的。冷热、亲疏、爱与哀愁。

 

 

张怡微于2019.5.8于复旦大学

 

目录

语言就是一架展延机

 

语言就是一架展延机   / 3

新年作   / 15

旧时迷宫   / 21

大自鸣钟之味   / 34

 你自己上桥好吧”——记我的母亲    / 42

春卷   / 45

照相馆往事   / 48

家族合照   / 54

微光与低语的城市   / 58

雪花里的仙人掌   / 63

29+1    / 67

探路

回归无意识的世界

——写给新概念作文二十周年    / 79

虔敬趱程   / 84

课堂内外的王安忆   / 88

 总觉得哪里不对 / 97

写作课的秘密   / 106

地铁流水    / 117

空间与追忆   / 120

水城上海    / 123

追光者    / 126

戏场虎度门   / 129

探路    / 134

月点波心    / 137

追光

咏猫    / 143

女性的能量   / 153

口红雨衣    / 157

 你穿的那是什么呀? / 164

将来的你    / 169

希望你有机会来   / 172

阿尔茨海默病的隐喻   / 176

旧日的静定   / 180

有心仙人掌   / 183

心窍    / 187

朋友圈    / 191

其实你也不是长得很难看   / 195

机智的算命生活   / 200

不一样的鹊桥   / 204

那你能给我个好评吗?   / 209

窗外的骑手

/ 214

看,金拱门

/ 219

海马洗头店

/ 224

声带瘫痪记

/ 229

写错的名字

/ 234

夏天里的冰

/ 238

那你功课做了没有啊   / 242

寒英拾遗    / 246

何处得秋霜   / 250

样章

 

月点波心

 

读贾樟柯的新书《贾想》,虽说是电影笔记,却读得心有戚戚焉。有一段他说起1993年,方才考上电影学院时候的感受是怎样的。他说:“我觉得他们都是孩子,不像我,在社会上待过……尤其是,我已经挣过钱了……我身上还带着一笔自己挣来的钱。”他没有说“我已经有过工作经历了”,或者“我社会化的比较早”之类比较通俗易懂的话,而是说“我已经挣过钱”了,可见对于“钱”这件事,他多少有自己的看法,这种看法里可能饱经生活的辛酸。

我们经常在小说里讨论到“钱”,客观的、冷静的,分析“钱”折磨人、又毁坏人的劣迹。我们有时对“钱”的魔力又保持敬畏之心,好像只要远离它,品德也自然高尚起来。有时又慨叹“钱”与情的交织,与命运的博弈,扑朔迷离。事实上,真正的日常生活里,谁又能离开钱、不被它影响。甚至许多庶民生活里的情深义重,也是交汇在钱的往来里的,这中间说不清楚的东西,要比说得清楚的褒贬来得繁多。

贾樟柯在开学典礼上这样想,或许是认为自己已经被社会的染缸所污染,是一个不洁净的人,不像其他学生是一张白纸,他羡慕白纸。但他也许不知道,其他孩子嫉妒他也不一定。对于年轻人来说,自力更生是一个不错的体验,尤其是对于踌躇满志的大学生,钱总有那么一些诱人之处。钱能用来享受,能用来孝顺、用来报恩、用来体谅也能用来情投意合,用来相信一些虚无缥缈又甜美的青春梦。

前几天我又看了一遍电影《玻璃之城》,刚好看到韵文母亲在韵文过世后烧纸,淡淡地用上海话对韵文的女儿说,“你妈妈那个时候打了很多工,一个月能赚一百多块钱,一百多块在那个时候很多的。她那个时候是真的很想去英国的,但是她从来没说过。”年轻的韵文为了和恋人打电话、团聚,不停打工,赚着对于一个女学生而言有点多的钱……这些钱到底是真正的钱,还是异地恋者都能懂得的“鹊桥”?这也很难说吧。韵文在国际电话间,用一根手指头塞着耳朵,一边大声喊着“我下次存够钱,再打电话给你……”她那个时候是喜欢钱,还是恨钱?说不清楚。而我也是第一次想到,后来她和恋人分手以后,是怎么一点一点把那些钱当作真正的钱消费掉的呢?电影里也“从来没说过”。花钱这样的爽快事,竟也会因为情深,而让整个世界显得更寂寞了。

据说贾樟柯正在筹备的新片叫作《金钱与爱情》,片名俗得不得了,却因为之前所述的零星原因,令人挺期待。据说在戏外,钱对他已经不是问题。屹立于艺术的极峰,不再缺钱的艺术家可以更从容地表达自己,这当然是好事。我们普通人的日常生活里,总还缺乏“诗情画意”的眺望,因为被残酷的生活教育过,开始有了一点确凿的、原罪一般的懦弱。

去年做博士论文的时候写到《后西游记》中有一个妖怪叫文明天王,“当头长一个金锭,浑身上下布满金钱。”它的武器就是像衣服一般的金钱刨,可以摘下来刨子雨点一般地打人。在此之前,明代宝物崇拜中,金只是从颜色、质地、重量而言成为宝器,从未被当作伤人的法器。可见清初时期,通俗小说里已经开始出现作为武器的金钱。突如其来的金钱不仅让荒凉的人世有了阳光,也会令迷惘贪婪的人一步一步走入深渊。但更重要的是,真正令我们感到疼痛的,到底是失去的感觉,还是“疼”本身?

我们MFA创意写作专业,曾经有一个学生写过一篇小说,说的是一个老人藏了很多钱,后来有一天家里发生了火灾,钱没有了,老人崩溃了。事实上,这些钱就算没有被烧掉,他也不会去用。但是没有了就是重创,瓦解生的意志。钱是一个象征,月点波心,又像图腾,令人胆寒。金钱依然会令普通人感到“疼”,少年时的伤疤没法真正疗愈,老年时的失去又显得壮烈。

“我身上还带着一笔自己挣来的钱……”如果有孩子对我说这样的话,我依然会感到难过。

 

 

在线试读:

App导航

关注微信

联系我们

总编室电话:0531—82098472

办公室电话:0531—82098463

投稿地址:山东省济南市市中区英雄山路189号B座 山东画报出版社有限公司

Designed and built with all the love by 山东画报出版社有限公司.版权所有(C)2015-2030盗版必究.鲁ICP备09022992号-1
"扫一扫"关注我们
  • 微信企业号:sdhbcbs
  • 微博账号:山东画报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