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画报出版社官方网站

您的当前位置:

当前位置:首页>资讯频道>名家点评>《鲁迅和里维拉》序一…>正文

《鲁迅和里维拉》序一(作者:陈思和)
发布时间:2015-12-17 来源:本站 发布: 浏览:2136次

收到王观泉先生在信封上画了三根彩色鸡毛的邮件,十万火急,告诉我,他以欣然居为名策划主编的《鲁迅和里维拉》已经由山东画报社同意出版,并且进入了编辑的流程。接着就斩钉截铁地发布命令:“希望你能写序,请勿说‘不’。我知道麻烦你了,但我想来想去,还是请你写为最佳选择。长短不论,写一点感想就好。”王观泉先生年龄比我大得多,是长者,能为长者做点事,我从来也没有犹疑过,王先生的生命就是一团火,不说见其人,就是读其信辨其字识其文,我的心也会被他的热力所融化,能不从命乎?

说起来,《鲁迅和里维拉》可以算得一本奇书,意义远远超出了书的本身。书的核心内容,涉及两个人物和一张画:两个人物:鲁迅,墨西哥的大艺术家里维拉;一张画:《贫人之夜》。鲁迅在1930 年从德国购买了一批木刻画和相关的书,其中就有《迪戈·里维拉作品集》。第二年丁玲办《北斗》,鲁迅为刊物提供过两幅木刻画,第一幅是珂勒惠支的版画《牺牲》,因为是纪念牺牲不久的柔石,非常著名;第二幅就是里维拉的《贫人之夜》,不过关注的人并不多。上世纪50 年代开始,里维拉作为墨西哥革命艺术运动的领袖人物,他的作品多次被友好地介绍到中国,但并没有人注意到,第一个把里维拉的艺术创作介绍到中国的是鲁迅。1957 年里维拉去世,鲁迅研究专家丁景唐撰文纪念,证实了《北斗》上发表的不足三百字的《贫人之夜》的文字说明是鲁迅的佚文,也是中国第一次介绍里维拉的文字。丁先生的研究成果得到了学界承认,在1981 年版的《鲁迅全集》里,收入了这篇说明文字。丁先生还应鲁迅研究专家薛绥之先生的邀约,在1978 年第二次写了考证更为详细的论述鲁迅和里维拉的论文。本来,故事到这里就可以结束了。然而,慧眼独具的王观泉先生,经过了三十五年之后,竟编出了这样一本有声有色的好读物。

我称这本书为“读物”,因为它既非画册亦非图书,而是集图片文字、新闻报道、档案文献、考证论文为一炉的奇怪的复合体。它最后出版的形式是怎么样,我还不得而知,但看它现在的编排:前面是鲁迅、里维拉的画像,接着是鲁迅收藏的里维拉作品集的封面、原始资料,以及鲁迅推荐发表在《北斗》上的图文。接下来是1957 年《文汇报》关于里维拉逝世的消息以及丁景唐先生在50 年代和70 年代写的两篇文章,又插入了文章里提到的里维拉的巨作《战争的噩梦与和平的理想》的介绍和追寻。再后面是2006 年墨西哥现代美术展在上海展出时媒体相关报道和宣传、相关展品选。然后是一组里维拉的介绍,包括墨西哥1979 年发行的纸币上印有里维拉和弗里达的头像、爱伦堡对里维拉的评价以及王观泉先生的战友吴步乃先生有关南美艺术家对中国画界影响的私人通信。为了强调这种影响,又插入一批墨西哥版画的作品选。最后是王观泉先生的编余漫笔:《深度研究的研究》,对鲁迅、里维拉、墨西哥革命艺术运动与中国等问题做了一系列的总结性的讨论,结尾部分对于2006 年媒体介绍墨西哥美展时渲染弗里达的故事提出了异议,为此,最后又放入了有关弗里达的图片、画作等。所有的艺术作品都是照相翻拍、文字也是影印转拍,大约只有最后一篇“编余漫笔”才是真正的文字稿。王观泉先生为了印制这本读物,自费多次编排内容,我手里已经珍藏了两种不同的版本。据说还有第三种,加入了迟子建访问墨西哥的散文。说它是一本五花八门、图文并陈、公私兼顾的“奇书”,一点也不过分。

    鲁迅和里维拉,最初的由头很简单,一点也不复杂。但是在王先生的制作下,杂糅进许许多多有趣、有些甚至很重大的问题:如对墨西哥这一段革命艺术运动的评价,关于里维拉以巨作《战争的噩梦与和平的理想》为赠送中国人民的礼物的传说,关于弗里达·卡洛的传说和评价,等等,都是令人感兴趣的题目。像一个聚宝盆,随时都能够翻出新意来。二十年前拉美魔幻现实主义文学被介绍进来,在中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直到近年因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而继续名声大噪,而这本读物所收的吴步乃先生通信里展示了几乎是拉美文学的先驱的南美革命艺术运动(也是融西方现代主义意识技巧,以及本土的文化历史内容为一炉的艺术运动)的产生、意义以及对中国艺术家的影响,这不是一件值得我们继续探讨下去的话题吗?传说中里维拉于1950 年代初访问中国,还带来了赠送给中国人民的礼物——总面积达200 平方米的壁画巨作,据说画面上出现了斯大林和毛泽东为首的共产阵营与以英美为首的西方阵营签署和平条约、结束战争的幻想,背景是蘑菇云、战火、屠场等残酷战争图,如此一幅宏伟壮观的巨作,据说1950年代被悬挂在北京王府井金鱼胡同的“和平大会”会址。现在早已不知所向,这么巨大的作品不可能被私人收藏,但又是如何毁灭的呢?现在我们仅能看到的是这幅作品的彩图照片以及曾经见过的人的回忆,难道不值得我们去进一步探究历史的谜吗?再说说女画家弗里达·卡洛的传奇人生,为了写这篇序文,我特意去看了2002 年美国好莱坞摄制的影片《弗里达》,之前已经有好几处看到有关弗里达的文章,几乎都强调了这个残伤女人天才而不幸的人生故事,有意无意地渲染“大象与鸽子”放浪形骸、互相不忠、分分合合的婚姻传奇。2006 年的墨西哥现代美展里没有弗里达的作品,可是媒体却以更多的篇幅去介绍弗里达来吸引人们的眼球,这也是王观泉先生指为“热情过头”、“很不正常”、“有异味儿”的缘起。为此,王观泉先生在“编余漫笔”里专门设一节讨论弗里达对南美艺术史的贡献。王观泉先生的阳刚之气我是深以为然的,但对于津津乐道于画家私生活的文章也同情。这个问题也涉及到近期国内对女作家萧红的人生故事的评价争论,我们如何看待艺术家的私生活?是用我们今天平庸社会的市侩道德来评价一个非凡时代非凡人物的生命故事?还是以更加开阔更加强烈的生命意识来体验、理解、赞美一个伟大生命喷薄而出的爱情岩浆?是回避还是直面,是用市侩道德来矮化生命现象还是从表面混乱的生命现象中升华出更加复杂更加纯粹的人性境界?有此事,在我们还没有想明白的时候,最好不要轻易地去歪曲或者遮蔽生命现象的本身。我常常会想起鲁迅笔下的出现在造人补天以后的女娲的胯下的古冠小丈夫。我们还是不要学吧。

弗里达的故事在这里我们无法讨论,暂打住吧。只是说,一本薄薄的读物,包容了那么多值得我们进一步去思考、追寻、探讨、争论的内涵,难道还不是一本奇书吗?

最后还要说一“奇”的,是这本奇书也只有“奇人”王观泉先生的手中才能编出来。为什么?这项工作不仅仅需要感情和生命热力的投入,还需要独到的学识和见识,真是非王观泉先生莫属。王先生弱冠从戎,军伍出身,1950 年代中期在部队某杂志担任美术编辑,他最早专攻的是美术史专业,著有代表作《欧洲美术中的神话和传说》,对于西方美术流派有精深的研究。1960 年代转业学界,转而研究鲁迅,他把美术研究背景带入鲁迅研究,多有著述鲁迅与美术的课题,在鲁研界独树一帜。进而他又从鲁迅研究进入现代文学和现代史的结合研究,尤其对陈独秀、瞿秋白、李大钊等早期中共领袖都有深入研究,至今独步,尤其是他的传记巨作《被缚的普罗米修斯——陈独秀传》,写于1990 年代中期,在海内外的中共党史研究领域是一部绕不过去的重要基石。再由陈独秀研究涉及到中共托派的研究,这是至今中国学术界尚未被开垦的荒芜之地,王观泉先生是学界先驱。好了,说到这里我绕回来了,为什么王观泉先生对艺术家里维拉和弗里达情有独钟,我在观看那部《弗里达》的影片时候若有省悟,影片在最后一部分,描绘了被斯大林迫害而到处流浪的布尔什维克领导人、红军司令托洛茨基终于流浪到墨西哥,这也是他的人生旅途的最后一站,狼狈的托洛茨基居然被里维拉夫妇接纳,居住在弗里达的老家“蓝屋”,还演出了一段托洛茨基与弗里达的恋情。老托大难临头还风流不止,然而里维拉、弗里达的党派倾向也昭然若揭。王观泉先生在“编余漫笔”的长文的最后一笔,就狠狠地写道:“顺便说一句,弗里达·卡洛是墨共党员。”掷地有声。

    当然,事情还是会有变化。我没有学过拉美的国际共运史,里维拉肯定是一位名声很大的左翼艺术家,墨西哥共产党党员,这毫无疑问,他一生的壁画运动、艺术创作都与反对帝国主义、殖民主义的革命政治运动分不开,鲁迅对里维拉的介绍也是立足于这一立场。但是从国际共运史的内幕来看,斯大林残酷镇压托洛茨基的第四国际几乎到了不择手段的疯狂的地步,他怎么会在托洛茨基消灭后,那么轻易地放过了里维拉、弗里达这一批明显有倾向性的革命艺术家?而且,里维拉也怎么会迅速转向去画斯大林头像、歌颂斯大林的《战争的噩梦与和平的理想》巨制作品?这些问题又是一个需要我们去深思和研究的领域。

还是继续说“奇人”王观泉先生吧,我说这本奇书,“奇”就奇在它从如此简单的切入口开始,竟渐渐地包容了如此丰富的内涵,它也几乎调动了王观泉毕生学的知识给养——世界美术史、鲁迅研究、党史研究、国际共运史研究……除了他,还有谁能编出这样一本书呢?

 

                 陈思和

2013 年6 月21 日于鱼焦了斋

App导航

关注微信

联系我们

总编室电话:0531—82098472

办公室电话:0531—82098463

投稿地址:山东省济南市市中区英雄山路189号B座 山东画报出版社有限公司

Designed and built with all the love by 山东画报出版社有限公司.版权所有(C)2015-2030盗版必究.鲁ICP备09022992号-1
"扫一扫"关注我们
  • 微信企业号:sdhbcbs
  • 微博账号:山东画报出版社